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5:57 点击次数:143
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北派腿 腿无长短别·腿功有高低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八式站桩是文趟子拳基础训练的核心课程。该体系既可独立练习单式桩功,亦可串联为完整套路进行训练。单式桩功需保持静态姿势至少三十分钟,套路练习则须以极缓慢的速度完成动作。无论选择何种训练方式,若能配合心法引导,均可显著提升实战应用能力。拳谱中"动不必见于形而必存于心"的记载,正是强调意念引导对技击能力的内化作用。传统武术术语中,"八式"与"把式"存在直接对应关系,后者特指以八种基础架势为核心的武艺体系。
文趟子拳创始人胡奉三先生(1870-1933)明确指出:"凡卓有成就的武术流派,均以八式桩法为根基。精熟掌握后自能衍生无穷变化,故称其为入门必修之法"。该体系虽以培养技击能力为主要目的,但兼具显著的医疗养生价值,对胃下垂、高血压、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具有特殊调理效果。当串联为套路练习时,其中包含的柔化擒拿、拔根摔法等实战技法更值得深入研习。
八式站桩,乃文趟子拳入门的必学内容。这八式既能够单独练习,也可串联起来组成套路进行演练。倘若选择单练站桩,每一式的练习时长最少要半小时。要是练习套路,那就务必放慢节奏。但不管是站桩还是套路练习,只要能将心法巧妙融入其中,在进行技击对抗时,必然能运用自如、得心应手。正如拳谱所云:“动不必见于形而必存于心”,此中深意便在于此。以往有说法称,八式即把式,这里所说的把式,指的正是这八式。文趟子拳的创始人胡奉三先生曾言:“有名的武术,无一不是以这八式为根基。经过长时间的熟练练习,自然能够灵活多变地运用。所以说,初学时掌握了它,就算是入了武术的门径。”
八式站桩,其初衷虽是通过练气来服务于技击,然而它同样具备强身健体的功效。对于诸如胃下垂、高血压、关节炎、腰痛等一些慢性疾病,有着超乎想象的治疗作用。若将其串成套路练习,其中还蕴含着柔擒、拔根(摔法)等技击技巧。倘若读者能够用心揣摩、坚持练习,假以时日,必定会有所收获。接下来,详细介绍八式站桩的练习方法。
1. 预备式
姿势:自然站立,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,全身放松。采用鼻呼吸(后续各式均采用此呼吸方式)。舌尖轻轻抵住上腭,将意念集中于丹田处,静静站立约一分钟(图1)。
图片
2. 虎踞静待
姿势:身体向左转动,左脚向前迈出一步,上身下沉,两腿下蹲,左腿呈弓形弯曲,右腿亦弯曲;双手缓缓上提至胸部位置,随后向前推出,左手在前,右手置于左肘内侧,虎口皆朝上,手部形状自然,虎口有微微绷紧之感。头颈保持正直,身体正面朝前,手尖、脚尖、鼻尖处于同一条直线上,达成三尖对正,此为虎坐步。
要领:提起胸部,使气息下沉至丹田,力量从脚底的涌泉穴发出。这是虎踞静待桩法的左式(图2)。
图片
右式的动作要领与左式一致,仅方向相反(图3)。
图片
心法:想象身体四周有高山向自己挤压过来,此时手向前推,身体向后靠,双肩用力撑开,脚趾紧紧抓地。设想大地的气息源源不断地从涌泉穴流入腿部,继而抵达后腰,最终散布至全身,向四周撑住。最后,脚猛地一蹬,腿用力一挺,仿佛要将四周的高山崩裂弹碎。完成此过程后,便可衔接顺步引身桩法。需注意,心法的运用不能有丝毫外在动作,也不可用力,但意念必须真切。后续各式的心法要求均如此。
3. 顺步引身
姿势:承接图3动作。左脚向前上方迈出一步,形成左弓步(在文趟子拳中,此姿势称为顺步)。左掌变拳,缓缓向前伸出,呈立拳状,拳眼朝上,右掌变拳,收于右腰侧。肩膀放松,肘部下沉,目光注视左拳。其要领与虎踞静待相同。此为左式(图4)。
图片
右式与左式相同,方向相反(图5)。
图片
心法:心中想象地气从涌泉穴经腿部流向后腰,一直贯通至向前伸出的拳头上,持续约一分钟。随后在意念中,前拳不断击打远方的目标,诸如大树、广告牌等皆可作为假想目标。每一拳都仿佛要将目标击碎、击穿,穿透目标后继续向远方延伸。起始时速度要慢,逐步加快。随着功力的不断加深,打击的距离越远越好。最终达到身体随拳出击,拳随身体收回,循环往复,直至感觉力量适度时停止。
4. 盘马弯弓
姿势:承接顺步引身右式。身体向右扭转,左脚向身体左侧横向迈出一步,两腿下蹲成马步(文趟子拳称此为横步),两脚尖内扣,双膝向外展开,舒展胸部,臀部微微上翘(拳谱记载:力由脊发,腿由臀输)。左拳从右臂下方向前穿出,拳眼向上,右拳同时缓慢拉至右肩前方,形成平拳,拳心向下。这是左式(图6)。
图片
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,但方向相反(图7)。
图片
心法:双脚如同巨大的钟稳稳扎根于地面,意念中好似骑着一匹烈马,烈马被双腿紧紧夹住,趴在地上,四蹄乱刨乱踢,鬃毛和尾巴肆意摆动,伸长脖子不停嘶叫。无论烈马如何折腾,自身身体始终保持纹丝不动。双手犹如拉满的弓,隐隐有股拉力,呈现出张弓搭箭、蓄势待发却又暂不发射的状态。
5. 倒步劳砸
姿势:左脚向身后退步,微微弯曲,胯部下坐;右脚脚跟抬起,脚尖点地,形成虚步;双拳从身体前方向上,再向后缓缓抡下,拳心朝上,左拳与胸部平齐,右拳靠近左肘旁。此为单腿桩,左右两式动作一致,仅方向相反(图8、9)。
图片
图片
心法:重心所在的实腿如同古老的大树,树根深深扎入地下三尺;虚脚脚心上提,呈凹洼状,好似吸着某物,绝不能让被吸之物掉落。双腿之间仿佛夹着一个板凳。心中想着拳背贴着水面,水面对拳背产生阻力;脖子对拳也有拉力。此式主要为单腿桩的练习方法。单腿桩至关重要,功效显著,增长力量迅速。无论是施展腿击法,还是进行步法转换,都能展现出灵活刚健的效果。
6. 闪步觑拳
姿势:承接图9动作。左脚向前迈出半步,脚尖向外摆动,身体向左扭转,右脚上步,脚跟抬起,贴于左腿后方;两大腿夹紧,下蹲形成高歇步(文趟子拳称此为闪步)。与此同时,左小臂上抬,左拳停在左耳旁约一拳距离处,拳眼向后。右拳经胸前收至左肘下方,拳眼向上。眼睛注视右前方。这是左式(图10)。
图片
右脚向前上方迈出一步,身体向右扭转,其他方法与左式相同,方向相反则为右式(图11)。
图片
心法:双手好似在拉弹簧;双腿仿佛合成了一条腿。当身体向左扭转时,心中要有向右旋转的意念;身体向右扭转时,心中则要有向左旋转的想法。此式主要用于锻炼脚踝,使其变得坚韧灵活。文趟子拳极为重视踝关节的锻炼,因为踝关节虽是人体较为薄弱的部位,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,恰似车轮的轴一般关键。下一式“盘旋抱拳”亦是如此。
7. 盘旋抱拳
姿势:承接上式动作。左脚向身体左上方迈步,脚尖向外摆动,身体向左旋转;右脚上步,脚跟抬起,贴于左腿后方,形成闪步;同时,两拳心朝上,在身体前方相抱(右拳在前,左拳靠近右肘内侧)(图12)。
图片
右式与左式相同,方向相反(图13)。
图片
心法:双拳有左右横摆、上下提滚、前顶后拽之感。此即拳谱中所说的“顺逆直横”。其他方法与上一式“闪步觑拳”一致。这两式对腰腿痛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。
8. 抢身托天
姿势:左脚向前迈出一步,两腿下蹲,形成大虎坐步(即双腿间距加大,身体重心降低);同时,双拳变掌=,左掌向身体前下方插;右掌翻转向上托起;胯部下压,脊背紧贴衣服,眼睛注视前方(图14)。
图片
上右步,右掌下插,左掌上托,此为右式,其他方法与上式相同,方向相反(图15)。该式对腰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
图片
心法:想象天空倾斜向下压迫,自己用双手向斜上方奋力托住。片刻后,感觉乌云翻滚涌来,双手承受的重量不断增加,最后运用意念将乌云推托散开,把天空托回原位,一轮红日显现,照耀大地,温暖全身。世间万物皆沐浴在这阳光之中。
9. 绕步捋打
姿势:从图15起始。身体向后撤,重心落于左腿,形成虚步;右掌变拳,拉回身体前方,拳心向上;左掌变拳,收回腰间;接着,右脚向左前方绕步,右拳变掌,缓缓向前伸出,与肩平齐,掌心向前,小臂微屈;随后,左脚向右前方绕步,双腿下屈成虎坐步;同时,右掌变拳,捋回腰间;左拳缓缓打出。此为绕步捋打左式(图16、17、18)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右式的方法与动作和左式相同,仅方向相反(图19、20、21)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心法:前手如同要击穿石头,后手好似在拉扯有劲的藤条;双脚脚心上吸,膝盖有向前冲的意向。全身上下交替纵横、颠翻倒插、高低回环,意念持续不断,这同样体现了“顺逆直横”之意。
提示:在八式中,此式为最后一式,且仅有此式桩法练习前有绕步和捋手动作。这是一个动静结合的桩法,能够调节、放松全身。经过前七个式子的练习,到此时会感觉全身舒适,身手格外敏捷。
10. 收式
姿势:左脚向右脚并拢;身体直立;双手从身体两侧向上抬起,超过头顶,然后手心向下翻转,同时吸气;双手再经胸前下落至腹部,分别落于身体两侧,同时呼气。头保持正直,肩膀放松,凝神片刻,结束(图22)。
图片
要点:想象气息从头顶经胸腹落至腿部,再从脚心扎入地下三尺以下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如此可纠正所有因练气功导致的偏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